铃儿响叮当简介:Jingle Bells的词曲作者詹姆斯·罗德·皮尔彭特(James Lord Pierpont,25 April 1805 - 5 August 1886)毕业于耶鲁大学,他遵照祖父的意愿,做了一名教师。由于他对学生总是慈祥宽容而缺乏严厉,保守的教育界就把他挤走了。皮尔彭特又当了律师,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来维护法律的公正,他不屑于当时美国律师界流行的“谁有钱就为谁服务”的原则,看到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他总是不计报酬地为之奔忙,而如果当事人是恶棍,即使酬金丰厚,他也不予理睬。其他律师对于皮尔彭特这样的做法,自然是无法容忍的,很快,他只好又离开了律师的职位,做了一名推销纺织品的商人。可是,在竞争残酷的生意场上,他总是因为心地仁慈而使对手获利、让自己吃亏。最后,他只好又当了牧师,想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善良。然而,由于他极力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而得罪了教区信徒,只好被迫辞职。《铃儿响叮当》是一首曲调流畅、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。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,坐在马拉的雪橇上,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……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,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。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。第一乐段以“3”、“4”的同音反复为主,加上 “ ×× × | ×× × | ×× ×.× | × - |”节奏的运用,塑造了马儿奔跑、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。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,“ × | ×× ×× | × - |”的节奏从弱起进入,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,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,给人以推动感,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、飞奔向前的情景。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,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、渐弱的高音“1”,结束了全曲,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,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。铃儿响叮当(Jingle Bells)英文
免责声明: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给予任何承诺,收录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本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tanqinpu.com/pu/1063.html